人人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。但对此,福建人还有话要说:落坑落涧也能产出好茶来,而且绝对不逊色于前者。“落坑落涧”,指的是夹在两山之间,凹下去的部分。那么这两句话,到底哪句在理?还是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的各执一词?今天华祥苑茗茶小编来和大家理理思路,瞧瞧它们都有哪些依据,一起“评评理”。
一、高山云雾出好茶,有哪些依据?
光照:高山上的云雾,能够阻挡部分阳光的直接照射,漫射光增加,日照时间相对短。加上能穿透云雾的多为更具穿透力的蓝紫色短光波,促使茶叶偏向于合成含氮化合物(氨基酸、咖啡碱、叶绿素),茶叶更适合制成翠绿、滋味鲜爽的绿茶。
温度:高山上植被丰富,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幅小,但昼夜温差大,利于茶树平稳生长,积累丰富的有机物质。
湿度水分:高山茶区的气候特点:雨水足、湿度大。这样的气候条件,茶叶不易生成粗纤维,茶芽能保有更细嫩的状态,同时也利于生成氨基酸等,这些特性尤其适制绿茶、白茶。
土壤:高山地区的土壤结构疏松,石砾多,利于排水和茶树扎根,土壤环境较原始,土质肥沃,茶树能得到很好的生长。
蒸腾作用:海拔升高之后,气压会降低,空气变稀薄,茶树的蒸腾作用相应加快。茶树为适应这样的生长环境,会分泌出相对多的芳香油,来抑制水分的过渡蒸腾。所以高山茶的香气会比较高,冲泡后杯底留香,持续时间较长。
综合以上5点,可以发现,“高山云雾出好茶”所产的茶,茶芽又嫩又绿又香,其内氨基酸含量多,茶毫多,主要是用来制作绿茶、白茶、乌龙茶。
二、落坑落涧出好茶,有哪些依据?
“落坑落涧出好茶”所产的茶,在武夷岩茶中提及最多。武夷岩茶,产自多岩石的武夷山。其中,以产自三坑两涧的岩茶名气最大,即慧苑坑、牛栏坑、倒水坑、悟源涧、流香涧,甚至有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。
光照、温湿度:在这几个坑涧之中,日照时间短,气候又冬暖夏凉,雨量充足,湿度适宜,因此叶片较厚,泡出来的茶味道醇厚。坑涧之间,往往能形成自己的小气候,素有“岩岩有茶”之说,即每个区域的岩茶都能有自己的特色。
土壤:特别是这里的土壤,多由岩石雨水冲刷、风化后得来,使得土壤表层含有大量细小的沙砾,土质疏松、利排水和透气,土壤为酸性,呈棕红色,十分适宜栽种岩茶。
植被:在三坑两涧的边上,还生长着许多杜鹃、桂花、四季兰、菖蒲等,四周都弥漫着一股淡香,对岩茶的香型有一定影响。
从以上3点来看,武夷岩茶是“落坑落涧出好茶”的一个强有力证据。
其实仔细看看,能发现两者有许多的共同点。比如它们都十分符合茶树生长的习性:喜温、喜湿、怕晒、怕涝等。能提供给茶树良好的生长环境,产出的茶鲜叶自然不赖。好茶好滋味的来源,除了茶树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之外,还有赖于优良的制作技艺、得当的存储、恰如其分的冲泡方式等等。所以,茶究竟好不好喝,尝到嘴里是最真的。“高山云雾出好茶”、“落坑落涧出好茶”,说的都是茶树的良好品质哦。想要了解更多茶叶知识,欢迎访问华祥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