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一去,春就来,但是春天的天气都伴随着一股湿冷,这时候来上一杯热茶将是无比惬意的。这时候慢慢的煮老白茶就慢慢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,但是小编与朋友聚在一起喝茶的时候,朋友传达出老白茶不耐泡的问题。为什么有些老白茶不耐泡?下面华祥苑茗茶小编就来讲解下。
一、与品质有关。在煮老白茶的过程中出现了茶香滋的问题,正常情况是与老白茶自身品质有关系了。推荐茶友挑选高山白茶,因为相对于平地白茶,平地白茶,高山白茶的品质更好,新茶更耐泡,老茶更耐煮。而高山白茶的品质,是高山茶区优质的天然环境决定的。福鼎白茶所说的高山白茶,一般指生长于海拔六百米到八九百米区间内茶园的白茶。海拔每升高一百米,温度就下降0.6度,因此高山茶区的温度比平地低了许多。喜欢爬山的茶友都知道,到了一定高度,山间水汽重,就容易形成缭绕的云雾,如丝如缕,难以散开。正是因为这些云雾的存在,将阳光漫射,反射过量的紫外线,保留下了对茶树生长有益的红黄色光。而浓郁的水汽则延缓了叶片中纤维素的合成,使叶片长时间保持在娇嫩的状态,拥有了更长的采摘时间。再加上土壤肥沃,水汽洁净,生长在这样环境下的白茶叶片中自然拥有了丰厚的营养物质,使茶汤的口感更为醇厚圆润。
二、与制作工艺不太好有关。茶青质量再好,还是需要好的工艺,才能让茶叶质量再上一层楼。若是工艺不好,便是再好的茶青品质都是白费,最终的成品自然是茶香清浅,滋味寡淡,更不耐煮。白茶的工艺只有四步,采摘,摊晾,萎凋,干燥。若是要制成茶饼,还会经过压饼这一环节。这样简单的步骤能够最大限度将白茶中的营养物质保留下来,但若是制作工艺中出了问题,那么也会导致老白茶不耐煮的情况出现。例如萎凋,需要将茶青均匀地薄摊在水筛上,利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激发茶叶中的茶香。有些茶农不注意细节,在茶青萎凋时没有注意茶青的厚薄程度,导致有的地方薄,有的地方厚。
三、与收藏过程出了问题有关。老白茶,在收藏上花费的时间总是最多的。只有经历长时间的磨练,才能换得老白茶醇厚成熟的口感,若是收藏中出了问题,那么老白茶品质下降,滋味减弱,耐泡性也会下降了不少。老白茶对于收藏环境的要求较高,需要密封保存在一个干燥,遮光,阴凉,无异味的环境中,若是有一个条件不满足,那么老白茶内部就容易发生改变。太过通风,或是潮湿的环境会导致老白茶受潮,使老白茶产生如梅子味,酸味,水味等等异味,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发霉变质。太高的温度或是让阳光直射,则会让老白茶内部温度升高,一来让叶片变红,导致茶汤颜色变红;二来也会加快白茶的转化,使叶片内部的营养物质大量溢散,导致烹煮时叶片内的营养物质不足,降低老白茶的耐煮程度。
四、与烹煮方法有关。烹煮的方法,对于老白茶来说,是决定性的一环。再好的老白茶,若是遇上了不太好的冲泡手法,只会导致白茶茶香溢散,滋味消退,最终只能成为一壶又苦又涩的苦汤,不能入人之口。若是老白茶有灵,遇上了这种事情,怕是要大叹一声“遇人不淑”!想要增加老白茶的耐泡程度,投茶量和烹煮方式是关键。要知道,每一次的烹煮都会带走叶片中的营养物质。等量的水,一份茶叶投入量适当,一份茶叶投入量较少,若想要烹煮出等量的浓度,那么茶量较少的叶片中析出的物质必定更多,叶片内剩下的物质少,耐泡程度自然也就下降了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